▲村民為“擺中元”製作的手工藝品《車房地產陂龍舟景》。 市民在車陂村梁氏宗祠參觀“擺中元”的手工藝品。
  貢案琳琅滿目 姑嫂跪竹北買屋拜祈福 族人返鄉省親 村民圍坐食齋
 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,天河車陂村梁氏宗祠迎來了一年一度的“擺中元”。濃郁的鄉情,讓藏燒烤匿於握手樓間的老祠堂仿佛回到昔日盛景。傳說,梁氏宗族“擺中元”的歷史可追溯至500年前,近代沉寂半個世紀後,在民間的牽掛中悄然“複活”,今年已是第15個年頭。
  據悉,活動將持續到8月14日,市民參觀之餘也可投些許香油錢,享受一頓由村中婆婆親手烹飪的齋宴。14日晚上,沙美梁氏將在祠堂擺“中元飯”,筵開五十圍,大宴竹北房屋宗親友朋。
  文/記者新竹房屋方晴 圖/記者莫偉濃
  盛況
  1935年
  祈福姑嫂穿金戴銀
  持槍保鏢祠堂站崗
  昨日上午11時正,12位身穿粉紅色漢服的姑嫂(已婚女子),在車陂村“沙美梁”祠堂中座天井,赤腳繞香,行三跪九叩大禮,祈求“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安定團結,家庭幸福”。在惇裕堂前約10米長的貢案上,擺滿了“安定牌坊”、“彩紙荷燈”、“父子狀元”、“廣州塔”、紙花、蠟人等各種精緻的手工藝品。
  與“擺七娘”不同的是,祠堂中不見七娘盤、七娘衫,但掛起了三件象徵天官、地官、水官的“三官衣”。車陂老藝人梁富強介紹道,“擺中元”已有五百年曆史,史載上世紀最大一次“擺中元”活動是在1935年,手工藝展品擺到了村口,沙頭涌邊搭起了戲臺,臺上唱戲,岸邊集市,非常熱鬧。
  83歲的瑜婆婆是村中最後一批見過舊時“擺中元”的人,她說,以前多是顯貴鄉紳、年輕靚麗的家眷參與。她們身著華服,手戴成串金鐲,結伴跪拜。由於當時治安不好,還安排了持槍的“保鏢”,在祠堂前站崗,強叔的父親也是其中一員。
  複活
  2000年
  一家三代人 齊齊“擺中元”
  因為各種歷史原因,“擺中元”的習俗沉寂了半個世紀,直到2000年,在一群姑嫂的建議下,才得以回歸。2000年以前,“沙美梁”已恢復了“擺七娘”的習俗,但按傳統女性“擺七娘”不得進祠堂,只能在旁廳擺,姑嫂們總覺得不過癮,便向村民建議恢復“擺中元”,男女老少一起進祠堂擺,這得到了村長、村民的一致支持。
  首次重擺中元,雖然規模不大,但吸引了不少族人參與。梁氏第19代後人梁富強更是成為祭拜儀式的主持人、“擺中元”的手藝人,還鼓勵家人、左鄰右舍一同參與。“那座‘廣州塔’是我兒子做的,這些漢服公仔是我女兒捏的,妹妹負責剪紙,孫輩也來幫忙,左鄰右舍來我家‘開工’做‘擺中元’工藝品的有十幾人”。
  梁富強製作的兩座微縮景觀《父子狀元》、《舉案齊眉》講述了梁氏先人的典故。他說,做這麼多“擺中元”工藝品不是為了顯示手藝,而是為了讓後人知道祖先的歷史,教育年輕一輩要像“父子狀元”中的兒子那樣自食其力,不靠關係、走後門,像“舉案齊眉”中夫妻恩愛、相敬如賓。
  探路
  2014年
  已啟動申請市級
  非物質文化遺產
  記者從沙美社區居委會瞭解到,在上級文化部門的指引下,梁氏宗祠“擺中元”今年啟動了申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程序。
  據天河區文博會民俗專家考究,“擺中元”獨特民俗並不簡單等同於“七夕”乞巧活動。它更多源於傳統中元節,對掌管著天氣、收成和旱澇的神靈進行供奉,廣州天河沙美地區是全國唯一還保留著這種習俗的地方。
  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曉春教授表示,“擺中元”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,它不同於“鬼節”的習俗,也不是各地共有的習俗。他建議,政府可對“擺中元”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。  (原標題:車陂梁氏祠 熱鬧“擺中元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prvrt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